5月22日五家户中心学校科学学科开展科学实验探究课活动,本次实验探究活动由孙建国老师主讲《撬重物的窍门》。
《撬重物的窍门》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创建生活情境 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要同学们帮老师出谋划策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个大箱子,老师想要抬起它,有没有什么比较简单的方法呢?
2. 学生讨论:学生发表意见并说明原因。
3.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展示同学们讨论所得的“多找几个人一起搬的方法”示意图。教师出示棍子并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在生活中观察到更方便简单且省力的方法?
4.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使用撬棍翘起重物”的示意图。根据生活经验总结这种方法很省力,比起几个同学一起抬,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帮老师解决难题。那我们将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做杠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中抬起重物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回顾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最终得到杠杆的概念,形成认知。
(二)结合平衡尺 认识并探究杠杆的奥秘
1. 认识杠杆与三个重要的点
(1)出示使用撬棍的过程视频
(2)结合视频内容解释并归纳:杠杆有三个要素:用力点(顾名思义,撬起重物时需要用力的位置所在的点)、支点(用来支撑撬棍的点)、阻力点(依此类推,阻碍我们撬起重物的力所在的点)。
(3)练习:请同学们在课本38页下方的图片中标出这三个点所在的位置。
2. 利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奥秘
(1)教师使用平衡尺和铁架台建立一个杠杆装置,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搭建杠杆装置。
(2)谈话:同学们,老师使用平衡尺和铁架台建立了一个杠杆并使其保持平衡状态,你能找到此时这个杠杆的支点在哪里吗?
(3)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4)谈话:现在老师要在支点左侧10厘米处挂两个相同的砝码,我们发现杠杠不再平衡了,那么这时我们怎么才能让杠杆恢复平衡状态呢?
(5)学生进行猜测并提出方法。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试验方案:分别在支点右侧5、10、20厘米处挂钩码,观察并记录使杠杆平衡的钩码数量。学生进行试验并进行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找出杠杆的三个要素点)。注意:实验过程中杠杆支点左侧保持不动,在杠杆支点右侧这三个点处尝试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使其达到平衡状态并记录。
(7)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实验结果。
(8)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互相补充,最后总结出实验结论:当阻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不变时,用力点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所需要的钩码越少,也就意味着越省力。
(9)结合示意图,比较两端距离,总结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学会判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三个要素点的引入可以让学生迅速找到探究杠杆奥秘的关键,简单又方便。使用平衡尺的方式也能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清晰的理解杠杆省力的方式,以及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三)应用与拓展
1. 区别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杠杆,你能区别它们吗?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你是怎么判断的?
(2)学生谈论并表达观点及理由。
(3)谈话:我们说,是用杠杆能为我们省下不少的力气,为生活带来便利。那为什么有些杠杆明明费力,我们还要使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使用这些费力杠杆,又将会如何?)
(4)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教师出示“费力杠杆”的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验,看看使用与不使用费力杠杆有什么区别。
(5)教师归纳总结:往往我们使用费力杠杆是为了省下距离,对我们生活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便利。
2. 创设小孩成人玩跷跷板的情境,解决小朋友如何才能撬起大人的问题。
3. 阅读《阿基米德与杠杆》,了解杠杆原理的由来与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杠杆的奥秘的理解,学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阅读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四)总结与归纳
1. 什么是杠杆?
2. 杠杆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 杠杆如何省力?
4. 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是费力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杠杆?
(五)动手实践
在课后,你能不能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与课本中的图片,动手制作一杆小秤。
二、板书设计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