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门“幼小衔接”工作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抓好小学一年级学习生活适应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落实扎赉特旗教育局提出的“抓基础,重习惯”的“零起点”教学要求,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提高一年级教师幼小衔接意识,采取有效教研,消除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畏难情绪,努力化解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学习习惯、空间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幼儿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组长:骆亚光
副组长:包文全
组员:教务处成员 一年级全体任课教师
四、采取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从根本上转变教师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培训一体化机制,每学年开学前至少安排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分别到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为期1-2周时间的见习或实习,促使其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为引导适龄儿童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奠定基础。
(二)了解儿童真实需求。
儿童是幼小衔接的主体,教师是为儿童升入小学服务的。学校将要求全体一年级老师让儿童自由表达在面临教育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时的感受、思考,儿童内心对小学的期待、兴奋、担心、焦虑等等。教师应尊重儿童的需求,让儿童体验到被尊重的积极情绪体验。
(三)设立入学适应期,做好适应学习指导。
幼儿园教学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进行,小学则主要通过教授方式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往往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导致儿童出现自卑、焦瞬、恐惧、紧张厌学等不良情绪。我们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在一年级小学生中开展丰富的入校活动,让他们自然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1.感受爱的温度。
开展“抱抱”亲情体味活动,通过老师真情拥抱每个孩子,在耳边悄悄告诉学生“宝贝,我爱你”“宝贝,我喜欢你”等话语。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消除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实现“亲其师”,为“信其道”打基础。
2.感受学习氛围。
通过一二年级学生“共上一节课”活动,同一间教室,一二年级学生各半,让一年级学生感受二年级孩子的学习状态。从而真切的认识到,我也可以这样“做”。
3.参观展示。
社团做展示:带一年级的孩子看大学生的画展、听二年级孩子阅读、欣赏歌声的动听,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四)坚持“零起点”教学。
大部分家长为了幼儿在一年级时不被落下,很早就开始教授幼儿或是为幼儿报培训班学习一年级课本内容,认为只有提前学习,等到幼儿上一年级时,才不被同龄人落下,然而,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年,我们将严格要求各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切实消除家长顾虑,努力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习得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
1.注重幼小课程融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加强幼儿园和小学课程之间相互的衔接,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保证儿童学习内容的连续性,让儿童在心理上形成熟悉感,减少不适应感,促使儿童较快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从而避免因课程断层或重复让儿童产生焦虑。
2.加强幼小衔接的教学研究。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成立幼小衔接合作小组,通过教学观摩、集体研讨等方式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互相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工作方法,互相交换儿童的信息。
3.加强一年级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促使儿童在知识层面获得经验的连续增长,从而减少儿童过渡的“坡度”,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五、序时安排
1.第一阶段(2022年9月1日-15日)教师培训:开展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一体化培训,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全面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教学方式。
2.第二阶段(2022年9月1日-10日)课程融合:组织一年级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重新调整一年级课程设置,尽最大可能让一年级课程与幼儿园课程无缝衔接
3.第三阶段(2022年9月15日-20日)互动观摩:开展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小学一年级教师到幼儿园数学观摩活动,进一步更新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意识,全面促进一年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4.第四阶段(2022年9月10日-2022年6月)教学研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促使一年级教学逐渐由游戏化、活动化发展为探究化、体验化,促使儿童逐步适应一年级学习生活。
五家户中心学校
2022年9月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